今天是3月13日
也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
今年的主题是
“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
肾脏是我们身体里重要的排毒、排水器官,就像身体的“净水厂”,每天默默过滤180升血液,同时也调节血压的变化及血液生成,小小的肾脏大大的作用,却在受损时从不轻易“喊痛”。在临床上,不少首次到医院就诊的肾病患者病情已经很重,治疗效果也不如人意,因此守护肾脏健康,必须从“早”开始。
肾脏警报:沉默背后的微妙信号
1.水肿。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水器官,当出现肾脏疾病时,往往会出现下肢水肿,眼睑水肿,严重者会出现全身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2.疲惫、食欲不振。肾脏出现排毒功能障碍时,会导致毒素在体内蓄积,同时出现酸性物质增多,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另外还会出现贫血,均会导致身体疲惫、乏力、食欲不振。
3.腰痛。肾脏及输尿管出现结石,多发肾囊肿,尿路感染时,会出现腰痛,同时往往伴随小便的异常。
4.尿液改变。当小便出现泡沫增多,长久不易消散,或者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不是常见的淡黄色,而是洗肉水样,甚至是红色时,要谨慎蛋白尿、血尿的存在,往往提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5.血压波动。肾脏能分泌相关激素调节血压变化,肾脏疾病出现时会导致短期内出现血压升高,或者控制稳定的血压突然不可控的升高。
早筛利器:捕捉隐匿的蛛丝马迹
1.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的“晴雨表”,晨尿中红细胞、蛋白、管型等指标的异常往往是肾脏“求救”的首个信号。
2.血液检查中的尿素氮、肌酐能反映肾脏排毒功能状况,可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更能评估肾脏功能的分期。
3.影像学检查如肾脏彩超或者CT能发现肾脏结构是否异常,有无囊肿或结石以及先天性的畸形。
高风险人群更应
尽早进行肾脏检查
那么
高风险人群有哪些呢
1.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有肾脏病家族史者。
2.有过急性肾损伤、妊娠相关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低出生体重或者早产、尿路梗阻、反复肾结石或泌尿系统发育异常,以及中暑、蛇咬伤、环境毒物、有毒药物、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等情况者。
防患未然:构筑肾脏健康防线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多重护肾密码:低盐(<5g/天),优质蛋白(0.8g/天),控磷(<800mg/天),每日饮水1500-2000ml,戒烟限酒(酒精<25g/天),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BMI维持在18.5-24.9之间。这些数字背后,是对肾脏最温柔的呵护。
药物使用也“暗藏玄机”:解热镇痛药连续服用不宜超过3天,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守医嘱,中药并非绝对安全,马兜铃酸肾病就是惨痛的教训。用药前查看说明书有无肾毒性,长期用药者建议每3-6个月检查肾功能。
肾脏健康管理是场“持久战”,从每年一次的尿常规检查开始,从控制好每一餐的盐度做起,当体检报告上的肾功能指标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当身体发出微妙的信号及时被我们捕捉,沉默的肾脏才能真正远离沉默的伤害。早检查,保健康,肾脏的明天,始于今天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