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心脏“长反啦” 我院成功为罕见“镜面心”高龄患者开展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4-09 08:57:40浏览:229

90岁的樊大爷(化名),因突发晕厥2天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问诊得知,3年来樊大爷间断出现心慌、胸闷不适,持续几分钟自行缓解,并有头晕、黑懵等症状,但没有就医。

 

入院后,动态心电图结果让医生捏了把汗:间断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慢心率只有29次/分(正常60—100次),相当于心脏随时可能“停工,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但棘手的是,完善超声和CT检查显示:镜面右位心(心脏长在右侧胸腔)+腹腔脏器转位+永久左上腔(常人应为右上腔)。

 

这是一种发病率仅1/10000的先天畸形,

意味着其心脏与常人呈镜像对称,

所有血管走向完全反转。

 

起搏器植入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手术,但樊大爷的「反转心脏」让每一步操作都变成难题:

1、路径反了。常规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但他的永存左上腔静脉必须改为右侧入路。

2、解剖反了。心房心室位置镜像对称,导管操作方向需完全相反,稍有不慎可能穿孔。

3、经验空白。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发现,国内外此类案例报道极少,咨询兄弟医院也无右位心起搏器的植入经验。

"就像习惯用右手的人突然要用左手写字,还要闭着眼睛写。"手术团队成员坦言。

 

常规的起搏器植入术,我院早已开展,但对于罕见镜面右位心植入双腔起搏器本就是一个挑战,加上血管入路畸形,就难上加难。为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滕伟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充分探讨研究,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策略,并提前演练手术配合,结合患者静脉血管走行,穿刺右侧腋静脉,囊袋置于右侧锁骨下区域,起搏导线的塑形及置入手法的改变……这些问题在术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仅用时60分钟成功完成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测试各参数良好。术后复查胸部正位片起搏器及电极位置良好,工作状态正常。“这不仅是技术挑战,而需要重建整个手术思维体系。”滕伟表示,该案例为特殊解剖结构患者的安全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樊大爷已康复出院,随访显示起搏器功能正常。

 

什么是右位心?

滕伟解释道,右位心是心脏位于右侧胸腔的总称,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1万人中仅有1例,常合并全内脏转位。多数人无明显症状,但就医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否则可能造成误诊(如阑尾炎疼痛在左下腹)。右位心一般分为三类:

1、真正右位心(又称镜面性右位心),心脏和大血管全部反位,常伴有内脏转位;

2、心脏右移,由于肺、胸膜或纵隔的病变使心脏向右移位;

3、右旋右位心,也叫“假性右位心”主要表现为心脏向右移位,并做逆时针旋转所致。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我院处理复杂心血管疾病的技术实力,更为罕见解剖结构心脏病诊疗提供重要参考。未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将不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加快全新诊疗技术推广应用,助力更多特殊患者重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