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精准微创突破高龄禁区!我院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4-11 08:29:49浏览:234

近日,我院胸外科在张双林教授团队带领下,成功为一名高龄高危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胸腔镜左肺下叶袖式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精准顺利,术后恢复迅速。此次手术的成功再次展现我院胸外科团队在复杂高难度微创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多学科协作优势,也标志着我院在推动智能微创外科方面迈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高龄合并基础病 微创手术面临挑战

患者腾某,男,78岁,身高178cm,体重90kg,BMI 28.4kg/m²,因“右侧颈肩部疼痛”就诊,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并阻塞性肺炎。进一步检查显示病灶边界不清,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肺癌,支气管镜提示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病理提示肺鳞癌。患者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病史,肺功能储备较差,肥胖体质增加了术中通气与麻醉风险。

由于患者高龄、基础病多、肥胖、手术风险系数增加,张双林教授团队组织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经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并给予肺功能康复锻炼,最终决定为其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

 

手术过程顺利 精准吻合显优势

术中,手术团队采用三臂达芬奇胸腔操作路径,精准显露左肺下叶支气管、动静脉结构及肿瘤累及部位,在放大10倍的三维高清视野下清晰辨识各关键解剖层面。因肿瘤位于左肺下叶主支气管开口,团队采用“左下肺袖式肺叶切除术”,以保留患者上叶功能、最大程度降低肺功能损耗。

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多关节机械臂协助下,手术团队精细完成支气管端端吻合,吻合对位整齐,张力适中,通气测试无漏气,术中出血量不足50ml,整个操作过程精确、平稳。

 

患者术后第一日即下床活动,第三日拔除胸腔引流管,恢复速度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术后病理提示为肺鳞癌,支气管残端切缘阴性,吻合良好。

术后康复团队继续对其进行呼吸康复指导,目前术后一周基本恢复至术前生活状态。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优势

01高清三维视野

放大10倍的3D高清成像,使术者对胸腔内复杂解剖结构如血管、支气管及肿瘤边界的识别更为清晰,提高手术精度。

 

02多自由度机械臂

比人手更灵巧,可实现“人手所不能”的精细操作,特别适用于肺叶袖式切除等对吻合技术要求极高的复杂胸外科手术。

 

03远程操控 减少颤抖

术者于控制台远程操作,系统自动滤除手部微小震颤,极大提升缝合及吻合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专家提醒

肺癌的早筛与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张双林教授特别提醒:

肺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定期体检、特别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高危人群尤为重要,建议40岁以上、吸烟史或慢性肺病患者每年一次肺部影像学检查;

对于确诊肺癌患者,应避免拖延治疗,尤其是在早中期,手术仍是根治肺癌的最有效手段;

高龄或伴基础疾病的患者,无需过度恐惧手术,目前微创技术发展迅速,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内的多种手术方式都能为高危患者提供个体化、低风险的治疗方案;

手术后仍需结合病理分期行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如靶向、放化疗),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