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你看这事儿多吓人!
网上有个70岁的陈伯,跟风试‘高蛋白减肥法’,
每天喝 10 瓶牛奶,
三餐只吃白粥配咸菜,
想着能瘦,
结果一个月下来体重没降反升,
空腹血糖飙到9.8mmol/L,
(正常仅4.4~6.1mmol/L)
直接住了院!”
68 岁的张姨拿着手机感慨。
老年医学科医生解释,老年人代谢弱,过量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而白粥升糖快、咸菜高钠,还会催生出“少肌型肥胖”——看着圆润,实则肌肉松垮、代谢低下,成了“泡芙人”。这事儿也给“老小孩”们提了醒:减重不能“抄作业”,得讲究科学,兼顾营养、护肌和控病。
常见的4大减重误区,提前知晓少走弯路
误区 1:只吃蔬菜能减重
长期缺蛋白质会导致肌肉流失,反而降低代谢,加速衰老。
误区 2:节食就能瘦,不用运动
节食易引发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风险远大于减重收益。
误区 3:照搬年轻人的减脂餐
老年人消化弱,减脂餐需煮软、切碎,避免生冷坚硬食物。
误区 4:减重越快越好
快速减重多是流失水分和肌肉,易反弹还可能诱发心血管问题。
老年人科学减重,牢记 3 大核心原则
饮食:护肌为先,均衡不极端
保证优质蛋白
老年人减重最怕丢肌肉,每天得按体重吃够蛋白质:每公斤体重吃1.0-1.2克,比如60公斤的老人,每天要吃60-72克蛋白质,换算成日常食物很简单,比如这样搭配:
早餐吃 1个鸡蛋(约含 6 克蛋白质)+ 1 杯 200 毫升牛奶(约含 6 克蛋白质),轻松搞定 12 克;
午餐加 100克清蒸鲈鱼或水煮鸡胸肉(约含20克蛋白质),再配 100 克炒豆腐(约含 8 克蛋白质),又补 28 克;
晚餐用 100 克虾仁(约含 18 克蛋白质)或 1 小块瘦牛肉(约 50 克含 10 克蛋白质),搭配其他食材,就能凑够全天所需,这样吃既能帮着保住肌肉,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拒绝极低热量
女性每天热量不低于 1500 大卡,男性不低于 1800 大卡,避免营养不良。
运动:抗阻为主,有氧为辅
抗阻运动护肌骨
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选低强度动作:坐姿抬腿(每侧10-15次)、弹力带扩胸/抬腿(阻力以不疼为宜)、靠墙静蹲(每次20-30秒,重复3-5次)。
温和有氧助燃脂
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比如50-60步/分钟的快走(不气喘为度)、太极拳、八段锦(防跌倒),关节不好的老人可在专人陪同下游泳。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快跑、跳跃等剧烈运动;运动前热身5分钟(慢走、活动关节);出现头晕、胸痛立即停练休息。
监测:定期跟踪,及时调整
体重管理
每周一早上空腹、穿轻便衣服称重,若每周减重超 1kg,及时增加热量摄入。
肌肉监测
每月查握力(男性≥25kg、女性≥16kg)、起身能力(不用扶手能从椅子站起),若握力下降、起身困难,多补蛋白质并增加抗阻运动。
老年医学科医师提醒:老年人减重,核心是 “安全、缓慢、可持续”。建议减重前先到医院老年医学科或营养科做评估,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定制方案,别盲目试偏方、走极端,才能在减重的同时,守住健康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