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每月头痛超2次?三个方法,助你远离“紧箍咒”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9-26 09:16:14浏览:19

每月总有两三天,

偏头痛会踩着点缠上来:

晨起刚拧开毛巾,

右侧太阳穴就像钻进了只小锤子,

连耳朵里都砸得嗡嗡响;

朋友说了半年的聚会,

也得在群里抱歉说“这次去不了”;

更熬人的是怕光,

明明是普通的室内灯,

照在眼睛里却像扎了根细针,

只能眯着眼往暗处缩。

规律生活一次次被打乱,这种无奈,只有偏头痛患者能体会。而很多人不知道,每月头痛≥2次,已是预防预警,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成慢性偏头痛。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偏头痛可不是“矫情”,而是有明确诱因的“麻烦制造者”,今天神经内科医师帮你摸清它的套路,教你怎么躲开!

先搞清楚一个关键:偏头痛≠普通头痛

 

 

普通头痛多是全头隐隐作痛,休息会儿可能就缓解;但偏头痛更“挑剔”,70%的人会出现单侧头痛,疼起来是搏动性的,像血管在跟着心跳“蹦迪”,还常裹着怕光、怕声、恶心的“附加套餐”,发作一次少则几小时,多则三四天,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更让人无奈的是,它还特别“认人”,女性、有家族史、长期压力大的人,都是它的重点“关照对象”。 

想躲开偏头痛,首先得揪出藏在生活里的“诱发黑手”

 

 

这些诱因就像“开关”,

一不小心碰到,

偏头痛可能就会“上线”。

 

第一个常见“开关”是作息乱了套

现在很多人习惯熬夜刷手机、赶方案,凌晨一两点睡成了常态。但大脑需要规律的休息来“充电”,长期熬夜会打乱神经节律,让脑血管处于紧张状态,就像一根一直绷着的橡皮筋,时间久了容易“断”,偏头痛自然会找上门。还有些人周末想补觉,一口气睡十几个小时,这种“昼夜颠倒”的作息,同样会刺激神经,成为偏头痛的“导火索”。

第二个“开关”是压力堆成山

工作deadline追着跑、家庭琐事缠满身,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让血管收缩、神经紧绷。就像一直被挤压的弹簧,总有一天会反弹——偏头痛发作,其实就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减压了”。更棘手的是,偏头痛发作时的痛苦,又会让人陷入“担心下次发作”的焦虑中,形成“压力→头痛→更压力”的恶性循环。

 

第三个“开关”藏在日常饮食里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爱吃的食物可能正在“喂养”偏头痛。比如不少人早上离不开的咖啡、茶,里面的咖啡因虽然能暂时提神,但过量摄入会让血管收缩异常,诱发头痛;还有红酒、奶酪、腌制食品,它们含有的酪胺成分,也可能刺激神经,成为偏头痛的“帮凶”。另外,突然戒断咖啡因(比如平时每天喝3杯咖啡,突然一杯不喝)、空腹太久、吃太多甜食后血糖骤升骤降,也会让偏头痛有机可乘。

记住这3招,能帮你大大降低发作频率

第一招是稳住作息“生物钟”

不用刻意追求“睡够8小时”,但要让睡觉、起床的时间尽量固定——比如平时7点起,周末也别超过9点,避免熬夜和“补觉过度”。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让大脑从“兴奋模式”切换到“休息模式”,比如听听轻音乐、看看纸质书,帮身体养成规律的休息习惯,给神经一个稳定的“工作节奏”。 

 

第二招是给压力“找出口”

高压状态下,别硬扛,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减压。如果喜欢动,每天抽20分钟散步、瑜伽,让身体动起来,释放压力;如果喜欢静,试试深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重复几次,能快速放松神经。另外,别把“完美”当目标,工作和生活中学会“取舍”,比如今天完不成的任务,明天再做也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从源头减少偏头痛的诱因。 

第三招是摸清饮食“雷区”

准备一个“饮食日记”,记录每天吃的食物和是否出现头痛——如果发现每次喝红酒、吃奶酪后都会头痛,那这些食物可能就是你的“雷区”,尽量避开。平时少喝浓咖啡、浓茶,每天咖啡因摄入量控制在200毫克以内(大概相当于1杯美式咖啡);按时吃饭,避免空腹,血糖稳定了,神经也会更“安分”。

神经内科主任李晓晖提醒,如果你经常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还伴有怕光、怕声,或者头痛频率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重,一定要及时去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别因为“忍忍就过”的想法,耽误了调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