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到“细菌”这个词
是否会立刻联想到疾病和不干净
其实
这种认识可能过于片面了
细菌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
它们与人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里面居住着约100万亿个微生物,其中主要是细菌。它们分布在我们的皮肤、口腔、肠道等部位,总重量可达1-2公斤[1-2]。
这些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形成了复杂的共生关系。根据细菌的作用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有益菌,中间菌,有害菌(也叫致病菌)。
细菌和病菌有什么区别?
细菌: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真实样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生物体(如人体)等环境中。
病菌:能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
居住在我们体内的
“细菌王国”都有哪些作用吧:
一、肠道:微生物的“大本营”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70%以上,如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等,这些菌群的生态稳定十分重要[3]。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的是致病菌或者是条件致病菌[4]。
肠道内细菌作用:
1.促进消化与营养吸收:分解人体自身无法消化的物质,如膳食纤维、部分多糖,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
2.合成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例如产生帮助血液凝固的维生素K,和参与能量代谢的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无法仅通过食物摄入或人体自身合成满足需求。
3.维持免疫功能屏障: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减少肠道感染风险。
4.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如内毒素)进入血液,避免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5.调节肠道与全身健康:部分肠道细菌可产生神经递质(如血清素),通过“肠-脑轴”间接影响神经系统,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存在关联[5]。
二、皮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表面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短棒菌苗等,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阻挡病原体的入侵,对健康的影响以积极保护为主。
皮肤表面细菌的作用:
皮肤表面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会通过占据皮肤表面的附着位点、争夺营养的方式,阻止有害菌的定植和繁殖,减少感染概率。部分细菌能分解皮脂产生酸性物质,让皮肤表面保持弱酸性(pH值约4.5-6.5),抑制致病菌生长,同时保护皮肤屏障不被破坏。
三、口腔:健康的“哨兵”
口腔中的有益细菌(如口腔链球菌和奈瑟菌属等)有助于抵御有害病原体,促进消化,并为免疫系统提供防御。当口腔微生物群处于平衡状态时,它能帮助预防蛀牙、牙龈疾病和口臭等问题。健康的细菌还在调节口腔的pH值方面发挥作用,从而防止有害菌在酸性环境中过度生长。
四、女性生殖道的“守护者”
女性生殖道为开放性腔道,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里面的正常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通过分泌酸性物质,维持适宜的pH值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是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的重要屏障。
如果人体内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或者细菌移位,如肠道内细菌突破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或者周围组织,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腹泻、湿疹、牙龈疾病、蛀牙、阴道炎、菌血症等,因此,维护菌群平衡至关重要: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有益菌生长。
3.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改善体内微环境。
4.禁止滥用抗菌药物:避免破坏菌群平衡。
我们需要摒弃“细菌都是坏的”这种片面观点。事实上,人类无法完全脱离细菌生存,完全无菌的环境反而会导致人体功能紊乱。保持菌群平衡,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