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沉默的血液病杀手,比急性白血病更凶险!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4-12 11:22:56浏览:85

“您好,是血液病科吗?我是神经内科,有位病人,血小板7,双下肢紫癜,请急会诊。”血液病科医生马上赶到神经内科病房查看患者。患者是六十多岁的男性,因发热伴胸闷2天住院,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入院时神情淡漠,双下肢皮下出血。急查血显示:血小板极低,轻度贫血,有黄疸,血肌酐升高,心肌酶升高,进一步查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外周血可见盔形破碎红细胞。血液病科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诊断很可能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因为患者暂时无严重出血,所以不建议输血小板。

“不建议输血小板!为何?”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TTP,这种血液病中沉默的杀手。

TTP是一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它的核心发病机制是:血浆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释放的超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不能被及时降解,于是自发结合血小板,在微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引起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进而引发一系列脑、肾、心等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怀疑TTP的患者,一定要谨慎选择输血小板,因为输入的血小板可能会加重血栓形成。所以,一般只有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时,才会在严密监测下,输注血小板。

完全符合TTP典型“五联症”表现的患者相对较少,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及神经精神症状的“三联征”患者相对多见。由于部分TTP患者神经精神症状也不显著,所以如果发现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就要高度警惕患有TTP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全面临床评估。

此位患者考虑TTP,立即转入血液病科继续诊治。在完善骨髓检查、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等以后,患者明确诊断为TTP

TTP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ADAMTS13活性,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血浆置换、免疫抑制药物、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

血液病科仝玉雪医生、刘自磊博士积极联系协调我院重症医学科、肾内科、透析室、输血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立即为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免疫抑制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老先生病情明显好转,血小板升至正常,精神改善,未再发热。患者及家属十分满意,近日顺利出院。

最后,血液病科李旭主任再次提醒大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皮肤粘膜出血、发热、黄疸或血尿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TTP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通过及时完善的治疗,是可以被控制的,患者能够重新拥抱健康快乐的生活。